查看原文
其他

余世存:中国也有一个房龙

先知书店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1-09-12


余世存:中国也有一个房龙
文、 编:少年X

在古今中外众多历史作家当中,恐怕没有哪个人,比房龙更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。

这位荷兰的历史作家,一生关心人类的宏大命运,对历史投以深情的人文关怀,用诗人般的文笔传递了深邃的历史思想,启蒙了全球几代的读者。

如果说,对历史深情的人文关怀、犀利的价值观以及出色的文笔是房龙一生的追求,那么他在中国还有一位素未谋面的知己,那就是马勇。

余世存先生说得很直接:马勇就是中国的房龙。

▌关怀现实,才能让谎言无所遁形

中国从不缺历史,也不缺专业的历史学者,但是唯独缺少将历史深入浅出讲通透的历史作家。

翻遍整个中国的历史写作记录,能在事实中写出观点、在枯燥中写出精彩、在抽象中写出现实关怀的历史学家,简直屈指可数。

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历史写作,全都在三种局限中摆荡:

◎“某些学者”:着迷于对史料的堆砌,沉浸于抽象的历史观念,但对现实世界的人类毫不关心;精于生造概念,长于逻辑推导,但语言极其拗口难读,让人看了头脑昏沉。


◎“专家型写作”:将历史写成了工具书,只看局部,不见整体,读者对世界的认识被切得支离破碎,甚至变得更加狭隘和浅薄。


◎“权威教科书”:过去是后朝修前朝史,胜利者为失败者修史,史书中充满了各种谎言。现在的学者是带着意识形态的滤镜修史,真相都被扭曲。


如果历史学家不关心现实,一头钻进历史不出来,不仅会造成虚假历史大行其道,甚至他们的书斋式作品本身也会误导读者。

而马勇是少数既能深入研究历史,又能出离历史反观现实的作家。他将历史视为现实的镜子,对现实的启发,才是他研究历史最终的立足点。

科班出身,却并非纯粹“学院派”学者。因为自幼经历生活的艰难,目睹大时代的苦难,所以他的学问始终关心现实中人的命运。

同代学者中,他是撰写人物专著最多者之,笔下人物包括董仲舒、蒋梦麟、章太炎、梁漱溟等古今人物。

正是因为对人、对现实的关怀,让马勇的作品更靠近人性,更接近常识,能让读者对历史和现实有更清醒的认识。



▌语言的本质,是被更多人理解

在当下的学术环境中,一个历史学家能够做到治学严谨,凡所举皆有出处,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
若还能在前人的范式上,做出进一步的突破,提出新的观点,这更是大才。

如果还能具备杰出的语言天赋,把枯燥的历史讲得绘声绘色,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全身心领略历史之美,这便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才了。

历史研究是枯燥的,学者在海量的史料中浸淫过久,难免会得出事实大于观点,观点大于措辞的结论。

这样的学者治学固然严谨,但作品却严肃有余,可爱不足,读起来如菩萨念经,让人头大,读者只能高山仰止、敬而远之。

事实上,语言乏味是做学问的一大陷阱,只在史料挖掘上下功夫,不仅省力且容易显得高深,而精心雕琢语言,不仅需要能力,更需要超越一般学者的勇气。
 
马勇写历史,在语言上下了苦功。他既不堆积史料,也不沉迷于观点之间的跳跃,而是把观点穿插在事实中,把枯燥的历史讲得绘声绘色,把文字写得有滋有味,有温度有洞见,让读者在阅读的愉悦中,获得历史的见识。



范式突围:被三种叙事支配的近代史

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的历史学家近代史的研,一直都在三种范式中打滚,从未跳脱出来。

第一种范式:救亡图存的革命叙事
 
革命叙事认为近代史是“救亡图存、民族独立”的历史,它将晚清视为世中国发展的拖累,是后世中国一切罪恶的根源。

但是马勇发现,革命叙事极大的低估了晚清中国的历史进步,忽略了历史主导者的话语,太过相信后来的历史胜利者之自言自语。
 
第二种范式:冲击——回应模式。
 
费正清在《冲击与回应》中认为,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,中国采取怎样的回应,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旨。

但马勇指出,费正清的“冲击-反应”论,及其弟子的“新清史”等各种新视角,对晚清中国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,尚未真正深入历史真相。

第三种范式:学习——转变模式。

秉持这一范式的学者认为,面对西方冲击,中国已经准备放弃所有历史传统,开始全盘西化。

但马勇同样指出,晚清中国最后二十年,并不是另起炉灶从头开始,而是依然接续了中国的文化传统。

正是因为他看穿了这三种范式的不同缺陷,所以带着独有的问题意识重返中国近代史,重构了晚清最后二十年的历史叙事。

他曾说:“要把晚清史还给清朝,让清朝的历史成为一个完整的单元,让清朝的历史研究经典化,就和研究唐史、明史一样,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障碍。”

因此,他埋首于故纸堆中,钩稽沉思,深入历史细部去探寻谜底。

他将中国的近代转型放在经济全球化、民族国家兴起和民主化浪潮涌现的世界背景下来考察,试图提供一套新的阐释话语。

具有如此气象的历史学家,在当今中国已经不多见了。




把真相还给近代史

近代以来,各种主义、思潮来回往复,每种都有自己的一套看待历史的视角。


中国的历史写作,不是教科书就是专业书籍,缺乏类似房龙还有贡布里希一样的公共历史叙事,导致即使有学者纠正历史谎言,最终只会劣币驱逐良币。


正如余世存老师所说“马勇的意义被低估了”,当下熟悉马勇的,仅限于学者、企业家群体在内的一小部分。


真实的历史并不只有革命视角,被误解的也不仅仅是晚清二十年。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,我们真正需要的,其实恰恰是这些历史谎言背后遮蔽的东西。


而马勇老师写史的初衷,正是要“还中国近代史以本来面目”。马勇老师既不同于书斋中的学者,也不随意戏说历史,他既深入历史,又关怀现实,还有不凡的文笔和独有的问题意识。


为此,先知书店诚挚推荐“马勇作品集”精装全签名版(6卷),包含《晚清四书》与马勇老师最新出版的《激荡》、《回望》。重构被激进叙事遮蔽的近代史,找到更接近历史本来面目的叙事方式 。


先知书店有幸获得少量马勇老师签名,数量有限,识别下图二维码,即可一键收藏。

来源 | 本文湖湘讲堂。感谢马勇老师。我们尊重原创,版权为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
▍延伸阅读

马勇:清末民初的官民冲突

左右:美国政治的秘密何在?

刘擎:世界为什么成为今天这样?

“高冷”哲学家刘擎推荐书单(精华版)

钱满素:美国立国精神的两种源流

罗马人的故事:西方古典文明的开拓者

张鸣:文明和不文明的区别在哪里?

刘擎:民主的真相——在必胜与失败之间

孙立平:没有中西之分,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别

基督教不是来自西方文明,而是改造了西方文明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